摩根大通:中美達成協議可能性高 惟難望完全化解分歧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9/04/08 14:50

最後更新: 2019/04/08 14:52

分享:

分享:

摩根大通發表報告稱,相信中美達成貿易協議的可能性非常高,而貿易戰風險降溫亦帶動近期中國股市強勁反彈;但該行認為,即使兩國可望達成協議,但亦不會完全化解雙方的貿易分歧。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及中國股票策略主管朱海斌撰寫的報告稱,中美貿易談判的建設性進展可能促使雙方達成部分協議,短期提高關稅的風險則已大為降低。然而,貿易協議在實施階段的不確定性仍然較高,對商業信心造成壓力的威脅亦可能持續。

報告預期,中美接下來兩輪的高級別會議將能夠解決雙方之間的一些剩余問題,例如常規監察機制附帶的執行權力,以及美國逐步取消現行關稅的時間表等。該行相信,中美達成協議的可能性非常高。

摩根大通表示,中美可能達成協議,對環球經濟及金融市場都是正面消息。該行此前進行的分析估計,倘中美貿易戰全面展開,將拖低中國經濟增長約1%,其中0.3%為對貿易活動的直接影響,其余0.7%則為投資、消費及商業氣氛方面的間接影響。

不過,隨著貿易戰風險降溫,中國股市近期大幅反彈,但該行認為對宏觀方面的影響仍有限。首先,中國將會大量增加自美國進口,這將抵銷對貿易淨額的影響;第二,由於預期貨幣將會是貿易協議內容的一部分,報告預期人民幣今年余下時間將大致持穩,這將很大程度上抵銷降低關稅戰風險的利好;最後,由於貿易協議實施階段的不確定性仍較高,對商業信心造成壓力的威脅亦可能持續。

六年採購萬億美元的美國貨 是一項挑戰

報告相信,即使兩國可望達成協議,但亦不會完全化解雙方的貿易分歧。雙方在一些結構性議題上存在較大分歧,例如對強制技術轉移的定義、有關政府支持的網路攻擊及知識產權剽竊指控的分歧等。

此外,即使在貿易方面,中國在未來六年採購總計超過1萬億美元的美國商品也是一項挑戰,因中國將需要將一些原來從其他貿易伙伴的進口商品,轉為自美國進口,這很有可能違反世界貿易組織的不歧視原則,不利世界貿易體系,也可能導致中國與其主要貿易伙伴之間的地緣政治不確定性。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